高速路服务区融入旅游功能在国外的研究与建设起步较早,如德、法、英等国,这些有代表性的欧洲国家已有许多成熟的成功案例,并在服务区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经验及标准。而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及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与旅游融合也已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因交旅融合产业的特殊性,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规划设计迎来了创新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模式。交旅融合的服务区需要对公路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及元素进行梳理,经过详细分析及研究最终确定服务区类型、主题及功能等,以下bg大游(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详细阐述高速路服务区规划、设计需要关注的重点及与旅游该如何结合,从而具体指导后续的建设实施。
1、服务区规划
(1)对涉及的关键位置点位进行区域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详细分析。从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周边的旅游资源、文化特性、地域特色等方面分析交通与旅游融合的空间差异。
(2)筛选旅游资源最优化的点位并进行布局。重点考虑服务区的间距、沿线旅游资源以及客流变化等要素,规划服务区在高速路影响半径范围内的服务总量达到最大及最优。
(3)服务区优化调整布局。在确定高速公路路网以及服务区辐射旅游资源基础上,对服务区位置进行优化调整,让服务区在满足高速公路交通基本需求同时更优质地服务地方旅游的发展。
2、服务区设计
(1) 公路沿线文化梳理
对高速公路沿线及服务区周边潜在的旅游资源深度调查,全面了解资源的区位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特色优势、可开发条件等,并对潜在资源进行分级、分类详细梳理。如在祥云县的服务区规划设计时,对当地各类旅游资源进行调研,了解到当地自然资源有青海湖和莲花海及东山森林公园等;人文资源有祥云古城、洱海卫城景区、水目山景区等,当地盛产长寿果与叶包卤腐等。地坪服务区则有密苴地李家大院、渔泡江跨江铁索桥、小白庙古建筑、“边纵”八支队指挥部旧址、地索革命烈士纪念塔等旅游资源。这些文化的梳理对后续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主题定位、游线设计、功能分区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主题与功能定位
这里涉及到游客的需求调查、统计及分析,通过概念体系对区域旅游资源和客源进行市场定位分析,结合公路走向明确服务区交旅融合总体定位及构想、品牌体系、界定旅游拓展设计的范围,确定服务区具体性质,建成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具有国际魅力的旅游驿站或旅游目的地。目前国内有关服务区的功能定位划分为中心服务区和一般服务区。基础服务有停车、维修、如厕、加油、餐饮、购物等,包含旅游的复合功能有商业、休憩、娱乐、观景、旅游信息、景区接驳、洗浴、住宿等。如祥云县服务区经过文化元素的梳理与提炼,在服务区引少数民族及祥云古城等具有地域的主题元素,并配置人性化的功能配套,提升服务区整体体验与品质。又如姚安服务区引入香橼、彝族、恐龙三大特色地域主题元素,展现了自然风光、创新了文化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与旅游融合的扩展设计
结合交旅服务区的场地与周边的旅游资源,可设计综合服务、文化特色展示、房车营地、景观游憩等功能空间并根据地域文化元素配置对应的标识系统。
A:综合服务区:在服务区综合楼内部拓展旅游功能,提供特色餐饮、民族特色展示空间、农产品集市、卫生间、信息中心、人性化服务设施等功能设施。
B:文化特色展示区:结合服务区辐射范围内文化特色,设置文化特色展示空间,展示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语言等各类文化元素,宣传区域文化。如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服务区就可以设置白民族特色展示空间,宣传区域文化。在姚安服务区的民族特色展示空间就可以设置彝族传统手工品售卖铺,展示宣传当地彝族文化。
C:房车营地区:拓展设置房车营地,为自驾爱好者提供休憩和停留空间。
D:景观游憩区:根据服务区周边的景观特征,结合服务区影响区文化特色,通过景观设计游憩空间,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与娱乐康体的综合性游憩场地。如在祥云县服务区就充分展示了明清古城的文化底蕴,有古驿道云南驿、洱海古卫城、清华古洞新时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万寿寺、玉皇阁和王复生、王复达故居等。姚安的服务区景观展示空间就设置了恐龙雕塑,并结合恐龙元素设置主题房车营地。
E:标识系统: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具有乡土风格的视觉标识系统。如可以融入当地民族刺绣、祥云、民居彩绘形象标志等。
BG大游在交旅融合的服务区规划设计中首先分析交通与旅游经济协调度的空间差异进行服务区关键点位的布局,进一步筛选旅游资源最优化的点位进行服务区布局;最后通过进行服务区优化调整,配合线路主体确定服务区选址。同时对公路沿线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与提炼,从而形成服务区交旅融合功能与主题定位并明确服务区类型,最后整理出综合服务空间、文化特色展示空间、房车营地、景观游憩空间、标识系统等交旅设施的具体设计方案,这样才能最终落实服务区与旅游创新的融合模式。
以上由BG大游旅游规划设计整理编辑,请勿转载!
文章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