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型旅游度假村是指围绕湖泊或者是沿湖泊而建,是以湖泊为核心的旅游资源。滨水型旅游度假村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且水质良好、空气清新,可以为旅游者营造舒适的环境,能满足其游憩、休闲、健身、交流等需求,同时能够满足旅游者调节心情缓解压力的需求。水是景观营造的主体,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很大,同时综合其他各方面旅游需求因素对滨水型旅游度假村分别从空间形态和建筑形态两方面进行阐述。
在度假村中旅游者对水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亲水上,所以度假村建筑在空间距离上需要靠近水环境,但是为了安全需求又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就需形成建筑与水面的过渡空间,过渡空间是建筑与水体之间的空间联系纽带,是实现旅游者亲水的主要空间场所,因此,滨水型旅游度假村空间形态的营造就是对过渡空间的处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过渡空间的开放性
营造适宜的水体环境过渡空间的前提是要确保过渡空间的开放性,使旅游者较易接近水体,实现亲水体验。同时,只有开放的过渡空间才能诱导旅游者发生体验行为,也能满足旅游者能容易亲近亲水空间的需求。
② 过渡空间与生态环境相融合
金寨县的水体环境表现为自然生态的水体环境。因此,不宜进行过多的人工修饰,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与周边整体风格相统一,通过材质、色彩的表达融入生态环境中,强化自然环境特征,对自然生态的延续,提取它的形态元素。度假村时人工产物、水体环境是自然产物,建筑到水体是由人工景观向自然景观转变, 因此,在处理过渡空间时需要有循序渐进的空间层次。
滨水型旅游度假村的建筑实体形态角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旅游者对滨水型旅游度假村对强烈的需求就是亲水需求,从营造亲水环境的角度出发,滨水型旅游度假村的实体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建筑界面的弱化
“建筑就发生在内、外交接处”。需要弱化滨水型旅游度假村建筑界面,实现水景渗透建筑内部,可以通过营造灰空间的手段如:建筑亲水面悬挑、柱廊、建造伸向水面的露天平台;也可以通过增加面水建筑立面门窗的数量等手打,来实现滨水建筑内外空间相互作用,增加旅游者对水体的感知度。
②建筑体量与色彩的表现
滨水型旅游度假村建筑的体量应呼应水体特征,构成均衡、稳定的画面感。单体或群体应竟可能减少对水体的视觉干扰,所以建筑越靠近水体,建筑的体量应越小, 群体建筑布局方式也越松散。
建筑的色彩也是建筑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这度假村的整体形象。滨水型旅游度假村建筑应采取与背景相呼应的柔和的色彩搭配,与青山绿水相呼应。同时也需要有色彩的变化如,靠近水体的建筑宜用暖色,而远景建筑颜色宜偏冷,这样才能形成视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