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寒岩明岩景区项目情况:
天台山寒岩明岩景区位于浙江省的东中部天台县境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其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闻名于世,也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景区以寒岩寺、明岩寺得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1个1级景观,5个2级景点,2个3级景点,2个四级景点。这些经典都保留了最本真的山、水、人的元素,具有空灵、禅意而富有思想深度的意境。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设计思路:
景区的游步道规划设计主要以景点挖掘提升、游路系统规划、服务设施配套等设计内容为主。设计者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模拟现场意境,采用“四步选线法”利用场域的空间意境特色围绕着“寻古匿迹,禅境相生”的规划主旨开展工作,打造了立体的高、中、低几个不同维度的游览线路,力图通过艺术化的造景手法将环境与寒山子诗词的意境相契合,让游客深度感受这种意境的游览体验。
设计内容:
1、共生意境的设计手法
设计者根据寒山子遗留下的300余首诗,寻找寒岩明岩景区内环境与诗中意境相契合的地方,以隐逸文化设计为基调进行设计。通过环境转变,内外对比,对景借景、虚实结合等设计手法来强化环境的意境。让游客有一种心灵净化的身心体验。同时设计者在确定的10个景点基础上,增加了2 个二级景点, 3个三级景点及3个四级景点,合理规划节点设计。
2、 步道规划设计
设计者在尊重原生地貌的基础上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游步道的设计采用了6种结构形式。设计以自然土石道为主要路面,不同线路的长度与坡度可按不同等级进行分设,适合不同运动强度的需要。过程中对于山体游步道需要在设计时平衡好宽度、结构、防滑、围护等安全内容。因项目地环境位于高山,施工难度较大,综合考虑板材存在易脱落等安全隐患,在低线步道设计上选用石材作为铺装路面,在中线和高线步道上采用混凝土压模路面、原生态基岩路面和土路面,降低安全风险。
在经过多年专家的研究后,对于寒岩明岩入口至山顶的路段,遵循古人古道,以游步道上下山的设计方式。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裸岩的立面。主路的设计主要串联主要的景点,以形成主要游览线,设计宽度控制在2米。次路控制在 0.8米至2米间。考虑到游客在攀爬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很大,因此在800米至1000米的区间规划设置驿站,并且驿站分级,以及驿站具备具备小卖部、公共卫生间及休憩功能,规划面积50平米,二级驿站约20平米,具有休憩等。另外在中、高游步道的沿线,设计者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在可建设的区域内设计观景平台。开率到后期的运营成本问题,有5处驿站采用太阳能一体化的建筑。另外,为了增加景区的互动与趣味性,设计者规划设计了4条主题特色的游线:文化意境主题、极限登山主题、动植物科普主题和地质地貌认知主题。
因项目环境的特殊性,复杂的地形对项目施工落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此,设计者采用了四步选线法,确保了设计选线大多数隐匿在林下和两侧上山的栈道,这样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十里铁甲龙绝壁的立面,也是项目生态开发的体现。
3、着重意境的营造
着重提升游步道两侧30米至50米的绿化来打造特色的植物景观。形成低、中、高的三大植物主题景观。在过程中应着重考虑诗词中所寓意的植物品种,如寒山子诗词中常出现的竹、松、梅、草、柳等,以求意境统一。景区内的建筑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选址与山石、溪流多咬合,以突出隐的意境。小品的打造上以题刻、雕塑、书简等为主,主要展现寒山子归隐寒山的内涵,其他如垃圾桶、坐凳等提出古韵的意味来来衬托寒山子禅诗的文化意境,体现景区的文化特色。
小结:从以上案例中bg大游(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可以看出对于有深厚文化底蕴,尤其是诗词意境的风景区,可以借鉴禅境相生的规划设计手法来强化环景对人的感染力,最终达到环境优化提升,给消费者一个震撼的身心之旅。这类景区的游步道设计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景点打造、游路系统规划和服务设施配套等内容纳入进来,着重呈现景区所要体现的文化意境,带给游客沉浸体验。
以上由BG大游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