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基地设计中景观要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设计师可以通过对景观元素的搭配于创意设计来打造研学空间的氛围,以此突出研学基地的主题与空间表达。一般来说包括了非物质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这几个类别。如地形地貌、植物、河流、建筑、服务配套及景观小品等。
(图源:贵州教育发布公众号)
1、地形地貌环境的利用
地形地貌对视觉观感的影响是很大的,设计师可以利用研学基地的地形地貌来进行空间的布局与规划,比如利用基地中的山丘与山谷可以营造空间的分隔与孤立之感。活动场地的设计可以利用平坦的地方规划研学基地的客户接待中心或者是活动广场等。凹地形可以规划设计成基地的影视剧场,凸地和山脊可以合理规划设计成观景台或观景餐厅等,不仅提供就餐功能空间还能让游客在此瞭望,感受自然的美好。有些地形地貌可以根据其特点设计成游客参与农事的体验空间或者是游乐的空间。
2、土壤、气候与植物的运用
土壤与气候都受到大自然要素的影响,一些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这些都是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运用到的。如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雪景、日出等。在植物运用上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本土耐受性和经济效益性等方面,可以规划种植瓜果、观赏性植物等,可以让参与者积极参与进来,享受种植的乐趣。植物还能根据其特性形成不同的交流空间和视觉体验,一般研学基地的植物以较为活力的颜色为主,如黄色、红色等。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注重5种感官的体验。
3、研学基地的水系景观要素
水系景观在研学基地设计中是很重要的景观要素,在这里,设计师需要注意水系的安全问题和互动趣味性。如在水岸旁规划设计防护栏或者采取一定的防滑设施,避免出现安全问题,驳岸材料的应选择防滑的木头或者石材,并在水深超过半米的时候加装防护栏与警示牌,同时驳岸的坡度要设计的足够平缓。趣味性上可以让水景动起来,如设计成喷泉、涌泉等。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科普景观的打造,让体验者对水生动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4、道路要素
一般研学旅行基地的周边至少需要一条省级道路,这样方便交通。研学基地道路要素要从图案、尺度、形式、材料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考虑。材料铺装需要考虑防滑和渗水,色彩要具有特色和活力,团可以以抽象的元素来展现研学旅行的主题性。道路的坡度和宽度也是需要详尽考虑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不同的级别,可以有以及、二级、三级等。每个级别的功能也不一样,一般一级主要是连接基地中各个不同的功能分区。二级宽度通常在4至6米,主要为满足不行及骑行需求。三级一般宽度为 2至4 米,仅行人通行。
5、活动广场
活动广场是为研学者提供举办各类活动的场所,它的景观性设计与研学基地内的建筑一样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在对活动广场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美学设计和环保材料应用这两方面。
6、建筑
研学旅行中的建筑承载着一定量的室内研学活动,是进行室外活动的场所补充。设计师应在尊重场地原有地形基础上开展设计。需要满足多人进行实践活动需求,空间要采光通风并且具有地域特色,学生可以从建筑中读懂地域文化特色,学习当地的文化内涵。另外还要考虑建筑的生态、绿化、保护、功能等多方面内容。
7、其他元素
研学旅行基地其他元素包括配套服务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及标识科普系统、环卫设施等。安全保障设施如应急照明灯、应急设备、医疗救助等,这个可以参考有关《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的规范要求。标识科普系统应包括全景、线路、位置等内容,在服务中心、购物、食宿等场所设置好,有些标识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加入语音提示等,增加人文的关怀。环卫设施的规划对游客体验感有重要作用,因此其规划布局是较重要的。在非物质景观元素上,可以通过文化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展现,尅运用数字科技等来实现。如歌舞、节庆活动、音乐剧等。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文性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上由bg大游(中国)有限公司官网:BG大游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