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基地景观分类
(1)从有关政策来看,研学旅行目前已作为我国青少年学校教育的补充,是中小学课堂校外延展的重要方式。国家相关部门也颁发了有关政策进行大力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起来。综合教育部等11个部门颁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可以看出研学旅行基地景观设计主要分为以下6个大的类别:发掘祖国壮美大好河山、展示传统文化与文物古迹、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城乡风貌、现代新技术与新成果及新发明、生态文明的自然教育景观、爱国主义教育景观。
(2)从我国已认证授牌的研学基地建设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博物馆及考古遗址类、红色基因类、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类、有关自然保护场域类、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等。博物馆及考古类相对来说数量是最多的,如灵宝市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等,红色基因的如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等。
(图源:火车头工业文化旅游基地公众号)
研学旅行基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有哪些?
研学旅行基地是为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景观支撑和旅行服务的场所,其景观选择和培育必须要遵循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一般来说,设计师在进行研学基地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力求自然的科普教育
研学旅行就是要让之学生走出教室,在课外的地方亲近自然,在户外空间拓展视野。因此,研学旅行基地的场域规划必须选择环境较为自然的地方,基地的建设应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对基地遗存的文化古迹等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主题文化特征及场域需要表达的精神特质,要与场域内的建筑风貌保持统一,保护目标一致,为研学旅行体验者在与自然亲近时可以接受多重知识,增加研学的多重体验感,同时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2)强调文化,主题要明确
研学旅行基地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研学旅行的人群提供服务。应充分调研研学旅行受众客群的市场需求。研学旅行基地往往需要一个文化主题,不管是历史遗迹、考古遗址、还是生态文明、地域特色文化等,都可能成为研学旅行基地的文化主题。在文化主题纲领下,研学旅行基地的景观设计应彰显主题文化特色,最终实现研学旅行目标。
(3)寓教于乐
研学旅行与课堂教学不同,研学旅行基地即要给参与研学旅行的客群提供教学空间也要让客群在研学的过程中放松并感觉愉悦。因此在教学之外需要有其他的功能,这些在研学基地的规划设计时都需要考虑,很多内容都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实现。因此,在研学旅行基地的景观设计应首先分析不同目标人群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需求特征等,再针对性地进行空间场地的规划布局、景观造型、景观小品创造、服务设施设计等,并以此整体打造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环境。
(4)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及因景施策
研学旅行基地的景观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题文化也因不同的研学旅行基地而不同。因此研学旅行基地的景观设计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和目标导向性特征。在研学基地规划设计中要遴选核心主题文化,配套文化组合,在不同的场景和景观节点上突出核心文化主题。同一研学旅行基地,研学目标人群也会存在年龄段、学历段差异,因此在研学旅行基地景观设计中要针对不同研学目标人群、不同研学情景进行不同的景观设计,以突出文化与景观交互式研学旅行空间。
(5)注重场景体验与互动
丰富的体验方式是学生感受研学主题的途径,强调在感官参与和行为参与的基本条件下,还应注重景观的场所精神也就是情感参与,在研学旅行基地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对于体验方式的需求,对于场地空间环境的需要。对于丰富的体验方式,多样的感官感受方式,是增加研学旅行趣味性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学生是一个活泼、渴望社交、喜欢群体互动的群体,而且他们的交流方式有其年龄段特征,这需要研学旅行基地景观设计,特别是在场景设计、社交空间、群体互动方面进行充分考量,为他们营造方便交流、安全保障、场景与研学目标一致的情景式空间。
(图源:火车头工业文化旅游基地公众号)
总之,研学旅行基地的景观功能与特征密切相关,景观功能引导或制约着研学旅行基地的景观特征。在研学旅行基地规划设计中应选取既能满足研学旅行市场主要需求,又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目标的基地景观进行设计,这也是研学旅行基地景观设计的选择导向和设计准则。